中文

宣德款的香炉

宣德款的香炉中国铜炉文化由来已久,明代宣德年间,暹罗(今泰国)国王刺迦霭向我国进贡了数万斤色同阳迈的风磨铜,明宣宗朱瞻基为了恢复礼制和宣扬宗教,决定借此机会铸造一批礼佛器具。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三月,明宣宗亲自主持铸造宣德铜器一事,责成宫廷御匠吕震和工部侍郎吴邦佐,在器形上参照传统的金石类经典书籍以及皇室所收藏的历代精美铜器、瓷器、金银器等器物的样式,从中精选出寓意符合适用对象、款制大雅的形制,将其绘成样图呈给皇上亲览,同时要说明图款的来源和典故的出处,经过筛选后必须铸成样品让宣宗过目,经审阅调整后铸样,样品合格后才可正式开铸。第一批共铸造铜器3365个,其中包含炉、烛台、瓶、尊、豆等多种器物,后在宣德三年至宣德五年间追加又一万八千余个,其中香炉共计3000余座,用来供给郊坛、太庙、皇宫内苑及赏赐臣民、使节等使用。明代宣德炉被称为“明代文房珍玩之首”,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使用合金铜制成的铜香炉,在颜色上变化万千,散发出温润的色彩,充满灵气,受到皇族大臣与文人雅士的喜爱和追捧。因其影响深远,所以现今收藏界将所有铜香炉统称为宣德炉。明代宣德炉的基本形制为圆或方形敞口,颈部稍向内收,腹部扁鼓,三足或圈足,口沿两侧有一对耳,炉底为特有的铭文款。后期宣德炉一直仿品不断,直至今日仍有铸造,但由于民间私铸成风,质量得不到保证,后期仿制的宣德炉均达不到明代宣德炉的审美标准。
  • 中文
  • English
  • 粤语
  • にほんご
  • 한국어
  • Français
  • español
  • ภาษาไทย
  • اللغة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 Português
  • Deutsch
  • Italiano
  • Ελλάδα
  • Dutch
  • Polski
  • Български език
  • Eesti keel
  • Dansk
  • Suomi
  • Čeština
  • limba română
  • Slovenščina
  • svenska
  • Magyarország
  • 繁体中文
  • Tiếng Việt
  • བོད་ཡིག
  • Монголул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