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注释:
1/10题
1、这件甲骨残片上标记的文字是什么字呢?
A.孤
B.妇
C.好
D.蚀
这是甲骨文的“好”字,由“女”和“子”两个象形符号组成,本义为美。这件卜骨的卜辞中提到了妇好的名字。妇好为商王武丁的三个法定配偶之一,也是商王朝重要的军事将领。
2/10题
2、这件青铜器上标记的文字是什么字呢?
A.川
B.水
C.传
D.永
这是金文的“永”字,字形象水流曲曲折折的样子,本义为水流长。
这件青铜器是春秋时期的臧孙钟,铭文结尾是“子子孙孙,永保是从”,其含义是希望子孙将此器世代相传。
3/10题
3、这件刻石上标记的文字是什么字呢?
A.始
B.初
C.幸
D.切
这是小篆的“初”字,本义是裁剪衣服,引申为开始。这件刻石是《峄山刻石》,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东巡时所刻,是秦刻石中最早的一块。碑文由丞相李斯书写,字体为小篆,结字工稳,法度谨严,既具图案之美,又有灵动之势。
4/10题
4、这枚承载一代女皇武则天心愿的金简是武则天从哪座山投下的呢?
A.泰山
B.华山
C.嵩山
D.黄山
武则天金简是女皇武则天于武周久视元年(700)到嵩山祈福,遣道士举行投龙仪式以求除罪消灾所用,其简文传递了许多文化与历史信息,对于研究唐代历史、道教投龙活动、帝王封禅等都有重要价值。
5/10题
5、以下哪一条不是七宝阿育王塔,塔盖底部四面捶揲的文字?
A.“皇帝万岁”
B.“天下民安”
C.“风调雨顺”
D.“国祚遐昌”
七宝阿育王塔的塔盖底部四面分别捶揲“皇帝万岁”“重臣千秋”“天下民安”“风调雨顺”四字吉语。
6/10题
6、在以下哪件石刻上能同时看到三种书体的文字?
A.熹平石经
B.正始石经
C.嘉祐石经
D.武思元墓志
正始石经成于魏正始二年(241),所刻内容为《尚书》、《春秋》和部分《左传》,因碑文每字皆用古文、小篆和汉隶三种字体刻写,故又称“三体石经”。
7/10题
7、以下哪枚印章是古代少数民族首领使用的?
A.“广陵王玺”金印
B.“晋归义胡王”金印
C.“关中侯印”金印
D.“零陵太守章”石印
“晋归义胡王”金印的印钮作驼形,这是传袭汉代以来分封赏印少数民族首领多以驼、羊为钮的旧例。印中中“归义”,即归附、降顺。“胡”是古代中原王朝对西域、中亚及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统称。汉晋时期,中原王朝通过军事行动或安抚手段瓦解北方少数民族的政权,一些少数民族部族首领选择归附中原王朝。
8/10题
8、以下哪一枚钱币不是年号钱?
A.开元通宝
B.太平通宝
C.淳化元宝
D.大观通宝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唐高祖李渊开铸开元通宝,初版“开元通宝”四字为楷书,由唐代书法大家欧阳询亲自题写。“开元”二字并非年号,而是指开辟新纪元之意,“通宝”即通行的宝货。
9/10题
9、“典字号”铜则背面刻有双钩铭文“壹百两”,他的用途是?
A.官府为皇室制造器物时的测重砝码
B.等值于一百两银元的典当兑换筹码
C.记录工匠、产地、生产机构的商品标识
D.吉语装饰,寄托子孙富贵昌盛的美好祝福
铜则是官府颁发的标准衡器,相当于砝码。这件铜则正面刻双钩铭文“大定十五年造典字号”及点刻“尚方署”,背面刻双钩铭文“壹百两”。据铭文,此铜是尚方署为皇室制造器物时的标准测重砝码。
10/10题
10、下列哪一件瓦当上的文字是“长乐未央”呢?
A
B
C
D
“长乐”“未央”原为西汉宫殿名称,本意是希望汉帝国永续,传之千秋万代。后引申为常用吉语,意为喜乐绵长永无止境,是汉代最常见的吉语之一。选项A瓦当文字为“千秋万岁”,选项B瓦当文字为“与华相宜”,选项C瓦当文字为“鼎胡延寿宫”。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