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千年古县》(2)
富阳境内目前为止发现窑址两处,一处是春江街道太平村的缸窑山民窑遗址,一处是渌渚镇的上畈村窑坞里民窑遗址,它们都属于越窑系的民窑,烧造的年代从宋开始,元代渐渐停烧。这是渌渚镇上畈村窑坞里窑址场景复原,所采用的瓷器均来自于窑坞里窑址堆积层中采集的标本,有碗、瓶、碟、盘、执壶、钵、罐、灯盏、扑满(古人的蓄钱罐)等。从大量的瓷器残件堆积层可以说明,虽然这是些民窑的器物,但它的生产量和需求量很大。我们眼前出现的是一幅大型的主题创作画《恩波桥》。这座桥位于富阳城区的苋浦江上,临近富春江。清顺治、康熙年间曾两度重修。三孔石拱桥,东西走向,横跨苋浦。桥长57米,宽6米,净跨49米,中孔跨度18.4米,两边小孔跨度各为15.3米,下设分水尖。为敞肩弧拱,桥面用条石错缝铺设。两侧栏板、望柱上雕刻着莲花、芙蓉及狮子等图案。据清·光绪《富阳县志》载:今名“永济”,旧名“苋浦”。宋太平兴国九年圯。治平二年邑人孙道长重建,改名“通济”。绍兴四年县令王裒重修,更名“惠政”。嘉定间县令程珌于桥下放生,改名“恩波”。明嘉靖四十四年县令施阳得以石易木,改建为石桥。此桥是目前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朝中晚期颇具特色的石拱桥,为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与之呼应的是新登老县城沙盘模型。新登是历史文化名镇,三国吴黄武五年设立新城县,是1800多年的老县城。新登古城历经千年风雨,古城河、古城墙、古街等依然完整保留,古人诗赞“一朵莲花耸碧霄,二水襟带万山朝”。沙盘模型的背景采用的是2015年拍摄的新登城的新貌,通过对比,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接下来展示的是富阳城垣,这是清光绪《富阳县志·县城图》。秦时虽设富春县,但未曾建城。《富阳县志》记载:“唐咸通十年,富阳知县赵讷修筑县城,周六百步,高一丈,壕阔一丈五尺。”已久湮无考。今有据可考者,富阳为明嘉靖三十五年知县桂軏等筹划在富阳建造城郭。城呈东西向,腰子形。城墙高4.7米,宽5.3米,雉堞1200堵,周长2.342公里,条石错缝砌筑。东城墙沿鹳山,西城墙沿苋浦江,南城墙沿富春江,今日的桂花路原来就是北城墙的墙基所在。城门八处:从鹳山脚依顺时针方向依次为东门、文明门、南门、下水门、上水门、西门、北门、小北门,还有一座水门。八座城门上均有城楼,其中南城门上的“大观楼”,雄伟壮观。富阳县城虽小,背山面江,左岭右浦,形势险固,亦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历来战事频繁,城垣亦时建时毁。在城墙不远处,还有两处明代的建筑:鹳山古驿道和春江堤。我们面前的是有关恩波桥的主题视频。通过视频,我们可以了解恩波桥的历史与发展,了解它的文化与传承,它是几代人的记忆,更是历史发展的见证。下面请您转身,再次欣赏《恩波桥》。您现在所站的位置是这幅画的最佳观测点:初夏的早晨,远处太阳正在缓缓升起,此时,恩波桥上早已人头攒动,卖菜的、算命的、运货的,人们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碌。静下心来,您仿佛还能听到人们的吆喝声、谈笑声,浓浓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我们继续往前参观。民国富阳:民国元年,浙江废府置道。富阳、新城属钱塘道。民国三年改新城为新登。民国十六年废道,富阳、新登直属于省。民国二十四年,全省划分行政督察区(简称“行政区”)。期间,富阳、新登时而同属,时而分属。先后隶属于第二、第一、第四、第三、第十一等行政区;民国三十六年,富阳、新登再次直属于省。民国三十七年,富阳、新登同属第四行政区,旋又划属第九行政区。直至1949年5月4日,两县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