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千年古县》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第二单元《千年古县》。富阳历史悠久。这里有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遗迹。富阳春秋属越,战国属楚,秦王政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元前221年置县,称富春,自此揭开了富阳建治的序幕。三国时,与富阳关系特殊的新登置县,此后与富阳几经分合,富阳县境也曾多次变动。南宋时,富阳升为畿县,行政辖区也逐渐稳定。作为县级治所,富阳元代属杭州路,明清属杭州府。两千多年来,富阳一直作为县治在中国行政区划版图上存在至今,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古县。这是一条历史长廊,它贯穿古今,是整个富阳历史的见证,下面就让我们漫步其中,穿越千年富阳。文明溯源:从富阳境内出土的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时期的石斧、石刀可知,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便有了人类的踪迹。通过先民遗留下的或粗糙、或笨重的石器,从中可以解码那个时代的文明之谜。2016—2017年,经过对富阳区大源镇亭山村瓦窑里文化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出土了属于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晚期的文物,这是迄今富阳境内最早的史前文明发现。此外,还在银湖街道观前村毛竹山,场口镇的场口村、大庄村、田畈村,大源镇亭山村等地发现了良渚文化的遗存。这些遗存为研究富阳史前文明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也证明了钱塘江两岸地带良渚文化的存在。富春之地,春秋属越,战国属楚。经历年考古发掘,在银湖街道观前村一带,场口镇华丰村、华家村,胥口镇佛鲁村等地,陆续发现过一系列商周墓葬,并零星出土了一些商周时期的遗存物件。这些墓葬大多处于山上,而且离富春江不远。秦置富春:秦始皇二十六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会稽群辖二十六县,富春为其一,自此开始了富阳建治的历史。时富春县幅员辽阔,辖境含今桐庐、建德等地。秦始皇三十七年,始皇南巡,“至钱塘,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经富春境内看潮新店地,绝江而东,取紫霄宫路,上会稽以祭大禹。”《富阳县志》载:“宋宣和元年,富阳知县胡纺曾在县治北建‘秦望桥’志其事。”富阳自古流传有《秦望桥传说》。汉袭秦制,至三国吴,地方郡县制不变。两汉期间,富春县先后属荆国、属吴、属会稽、属吴郡,并曾一度更名为诛岁。三国吴黄武四年,析富春县地置建德、桐庐、新昌(晋改寿昌)三县。黄武五年,分丹杨、会稽、吴三郡之恶地为东安郡,设治于城北18里。是年,又析富春县地置新城县,新登建县自此始。黄武七年,东安郡废,新城并入桐庐县,富春县仍属吴郡。晋改富阳:西晋太康末,新城县复置而旋废,并入富春。东晋咸和九年复新城县,仍属吴郡。孝武帝太元十九年,为避简文帝生母宣太后郑阿春讳,改富春为富阳,属扬州吴郡,富阳之名始于此。南朝宋时,吴郡改辖于南徐州,富阳属之;齐时又复隶扬州吴郡;梁时改吴郡为吴州;侯景叛梁,占据富阳,改称富春郡;陈时复称富阳,与新城县同属钱唐郡。隋唐五代富阳:隋开皇九年,钱唐废郡为县,置杭州,富阳属之。又废新城,并入钱唐县。大业三年,改杭州为余杭郡,富阳属之。复置新城县,同属余杭郡。唐武德二年,起义军首领李子通称帝于江都,改富阳为桐州,后李子通败,复置杭州,富阳、新城属之。五代时,富阳、新城均属吴越国,梁开平元年,为避梁太祖朱温父朱诚讳,改新城为新登,新登之名自此始。宋元富阳:北宋初年,钱镠曾析临安县地置南新场,后钱氏归宋,复富阳县名。富阳、新城两县同属杭州府。绍兴八年,南宋定都杭州,富阳升为畿县,属临安府。时改里为村,以村统里,富阳县有27村,72里;咸淳年间,新登县调整为15乡,43里。元代时,富阳属杭州路。元至正十六年,改宋之村、里为都、图,县境大体未变。明清富阳:富阳明代属杭州府,实行乡、村(坊)制,全县划分为10乡,27村。清代富阳仍属杭州府。清康熙十年,全县划为6区,72图。宣统二年,公布《地方自治章程》,辖区内被划为1城(5坊)13乡。新登县在明、清两代沿袭旧制,至宣统二年,辖2个自治区,15个乡。
  • 中文
  • English
  • 粤语
  • にほんご
  • 한국어
  • Français
  • español
  • ภาษาไทย
  • اللغة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 Português
  • Deutsch
  • Italiano
  • Ελλάδα
  • Dutch
  • Polski
  • Български език
  • Eesti keel
  • Dansk
  • Suomi
  • Čeština
  • limba română
  • Slovenščina
  • svenska
  • Magyarország
  • 繁体中文
  • Tiếng Việt
  • བོད་ཡིག
  • Монголул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