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杨时
杨时(1053-1135年),北宋南剑州将乐(今福建省将乐县)人,理学家、文学家,字中立,人称“龟山先生”。北宋政和二年(1112年),任萧山知县。此时湘湖湮塞,民田无以灌溉。杨时四处考察民情,实地勘察,当他知道湖区百姓一直受到水患的侵扰,回到县衙,第一句话就是:“解民之苦,是本县要做的第一件大事。”接着立即组织人员着手调查,最终确认了“以山为界,筑土为塘”的方案。发动县内的百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并且拿出自己的俸禄资助。率众筑起南北两堤,放水成湖,在全县人民的努力下,经过一年零七个月的施工,筑湖工程全部竣工。新建好的湖,可以灌溉周边以及下游的九个乡14万亩的农田。从此,这一片良田不再受旱涝灾害,湖中还盛产鱼虾以及其他水产品,还有闻名遐迩的“湘湖莼菜”。吸引众多文人学士前来赏游,湖光山色共人文之蕴,开启了萧山历史的“湘湖时代”。吾道南矣:北宋元丰四年(1081年),杨时听闻程颢、程颐二贤讲孔孟绝学于河洛,遂弃官前往河南许昌拜程颢为师。学成归去时,程颢望着杨时南归的身影,感慨“吾道南矣”。后来杨时将二程学说遍传东南,为理学南传做出了重要贡献。程门立雪:北宋元祐八年(1093年),杨时与游酢拜访程颐时,程颐正在休息,他们便耐心等待老师醒来。此时天下起大雪,程颐醒来时,门外雪已有一尺深。杨时尊师重道,传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