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佛教文化
魏晋时期,随着士族南迁,佛教文化开始在萧山流传,并逐渐发展兴盛。运河两岸寺庙林立、香火旺盛。唐代杜牧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祇园寺是萧山现存始建年代最早的佛教寺院,始建于东晋咸和六年(331年),由东晋文学家、隐士许询舍宅为寺,初名“崇化寺”。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赐额“祇园寺”,沿用至今。元代寺院规模扩大,面积已达36亩,今天城区的西河路、体育路、市心路、城河街四至内都曾是寺庙范围,明清时期更有“江南第一山”的美誉,与杭州灵隐寺、净慈寺齐名。民国时期,中华佛教协会还在寺内进行全国寺院住持考试,可见祇园寺地位之重要。始建于南朝的江寺和竹林寺也是萧山名刹的代表。江寺,始建于南朝齐建元二年(480年),相传为南朝文学家江淹故宅,寺前的梦笔桥因“江淹梦笔”典故而得名。初名“觉苑寺”,南宋书法家张即之题额“江寺”,沿用至今。历史上多次重修,现开放为浙东运河萧山展示馆。竹林寺始建于南齐(479-502年),因寺内多紫竹,称竹林寺。相传后晋(936-947年)时寺僧高昙获得妇科秘方,声名鹊起。南宋时,因医僧静暹治愈了皇后谢道清的重病,宋理宗赐封竹林寺上下十世医僧为“十世医王”,并赐名“惠济寺”。自此竹林寺妇科声名远播,传到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医术流传至今已百余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