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战国 青铜剑
青铜剑,古代贵族和战士随身佩带用以自卫防身进行格斗,可斩可刺的兵器。《说文》:“剑,人所带兵也。”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佩剑还表示身份等级。西周早期青铜剑的形式已经相当成熟,春秋晚期至战国是最盛行的时代,“越王勾践”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青铜剑主要由剑身和剑把两部分组成,每个部位各有其专名:剑身部分,前端的尖突称作“锋”,中央一条凸起的棱称作“脊”,“脊”两旁称“从”,“从”两面的刃称为“锷”,合“脊”与两“从”称为“腊”。剑把部分,圆形或扁形的把称作“茎”,“茎”和“腊”连接处呈凹字形或中间条形物起护手作用的,称为“格”。战国后期,随着铁器的兴起,青铜剑逐渐走向了衰落。西汉以后,铁制兵器完全取代了青铜兵器,青铜剑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这把战国青铜剑长49.2厘米,宽4.5厘米,厚0.95厘米。色泽黑中泛青。有光泽。中间起脊,两从宽阔,剑格光素,呈倒凹字。圆茎为实心,圆柱状,有双箍。剑首呈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