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造纸名乡》
呈现在您面前的是第四单元《造纸名乡》。造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富阳是我国传统手工造纸重要产区,历史悠久。富阳传统造纸有皮纸、竹纸和草纸三大类,其中尤以竹纸为代表。竹纸中的“元书纸”以“制作精良,品质精粹、光滑不蠹、洁白莹润”而被誉为“纸中上品”,名扬天下。富阳造纸工艺独具特色,历史上有“京都状元富阳纸,十件元书考进士”之说。富阳自古以来就是闻名全国的“土纸之乡”。历史悠久:富阳造纸业可追溯到魏晋时期,初为皮纸(以桑皮等为原料)。唐五代始以嫩竹为原料生产土纸,称为竹纸。及至宋代,竹纸生产技艺大进,生产的元书、井纸和赤亭纸被誉为三大名纸,成为朝廷锦夹奏章和科举试卷的上品用纸。明代草纸兴起,成为后起之秀。富阳纸业历经唐、宋、元、明、清、民国直至当代,起伏相继,久盛不衰。展柜里所陈列的是在泗洲造纸作坊遗址发掘工作中出土的器物,有造纸的工具残件,有碗、盏之类的生活用品,有带铭文的残砖等。宋代遗址:2008年10月,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富阳文物馆对高桥镇泗洲村凤凰山北麓造纸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后经国家文物局专家组认定为宋代造纸遗址,最早启用于北宋初期,南宋为全盛期,元代沿用。在我们身后就是我们根据考古资料,按照一定的比例复原的泗州遗址。遗址东西长约145米,南北长约125米,总分布面积约16000平方米,包括造纸作坊区和生活区两大块。有摊晒场、沤料池、皮镬、灰浆池、抄纸房、焙纸房、石砌的道路、排水沟、水井和灰坑等遗存。该遗址是我国现已发现的年代最早、规模最大、工艺流程最全、拥有先进造纸工艺的古代造纸遗址,为研究宋代中国南方乃至世界造纸工艺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工艺独绝:传统手工造纸都要经过沤、煮、捣、抄等数十道工序。富阳生产的皮纸、竹纸和草纸,在制造方法上既大略相同又各有特色。以竹纸为代表,其制作方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经过长期实践探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工艺。其中如“人尿发酵法”和“荡帘打浪法”的运用,有效提高了纸张的抗拉能力和耐蚀程度。展板上展示的是以元书纸为代表的制作工序,这两个雕塑是其中的两个工序:削竹、抄纸。从播放的视频中您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造纸工艺流程。种类名品:千百年来,富阳传统手工造纸继往开来,不断创新,纸品种类不断丰富。富阳传统手工纸以原材料分,有皮料纸、竹料纸、草料纸、综合原料纸;按用途分则有生活用纸、工业用纸、包装用纸、书画用纸、印刷用纸、祭祀用纸等上百个品种。各种规格、各种色泽、各种质地,不胜枚举,名品新品迭出,产品远销海内外,广受赞誉。保护传承:作为传统造纸之乡,富阳一直都在保护和传承上坚持努力。富阳竹纸制作技艺被国务院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旋即确定了该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后又评出湖源乡新二村、新三村,灵桥镇蔡家坞村、山基村、新华村,大源镇大同村、骆村等7个传统造纸文化村,旨在以活态方式对这些传统文化村进行整体保护,并对社会开放展示其传统手工造纸技艺,使之既有利于这一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又为公众体验、探索、求知提供基地和样本,让富阳竹纸传统技艺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发扬光大。竹纸制作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关键是传承人。富阳之所以在竹纸技艺的保护传承上有较好的基础,是因为有那么一批始终百折不饶坚守在传统造纸阵地的能工巧匠。至今,富阳已有7人分别被确定为国家级、省级、杭州市级和富阳区级的竹纸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触摸屏中有造纸相关游戏,感兴趣的朋友不妨来动手试一试!